机车牵引力
机车牵引力是由动力传动装置产生的、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驱动列车运行并可由司机根据需要调节的外力。
按照不同条件可以吧机车牵引力作如下分类。
按能量传递顺序的分类
- 指示牵引力Fi:假定原动机(内燃牵引时就是柴油机)所做的指示功毫无损失地传到 动轮上所得到的机车牵引力。指示牵引力是个假想的概念。
- 轮周牵引力F:实际作用在轮周上的机车牵引力,F小于Fi
- 车钩牵引力Fg:除去机车阻力的损耗,实际作用在机车车钩上的牵引力。
在列车作等速运行时,有:Fg=F-W’,W’为机车阻力。
我国《牵规》规定,机车牵引力以轮周牵引力为计算标准,即以轮周牵引力来衡量和表示机车牵引力的大小。由于动轮直径的变化会影响轮周牵引力的大小,《牵规》规定,机车牵引力按轮箍半磨耗状态计算。不论是设计还是试验资料,所提供的轮周牵引力和机车速度数据,必须换算到轮箍半磨耗状态。机车轮箍半磨耗状态的动轮直径叫做计算动轮直径。我国常速电力机车的动轮直径原形是1250mm,计算动轮直径是1200mm;常速内燃机车的动轮直径原形是1050mm计算动轮直径是1030mm。动力分散式动车组的动轮直径与客车轮径相同,即915mm,计算动轮直径是880mm。
按能量转换过程限制关系分类
电力机车能量转换:电力机车的电能由变电所供给,进入机车的单相交流电经过变压整流后供给给牵引电动机,将电能转变为带动轮对转动的机械功,然后借助于轮轨间的粘着转变为动轮周上的牵引力所做的机械功,因而电力机车牵引力受到牵引电动机和轮轨间的粘着这两个变能部分工作能力的限制。
对应这些限制,机车的牵引力可分为:
- 牵引电机牵引力:受牵引电机功率限制的轮周牵引力。
- 粘着牵引力:受轮轨间粘着能力限制的轮周牵引力。
机车粘着牵引力
轮周上的切线力F大于轮轨间的粘着力时动轮就要发生空转。在不空转的前提下所能实现的最大轮周牵引力称为粘着牵引力:Fμ=Pμgμj(kN)
Pμ—-机车计算粘着质量,t。
μj—-计算粘着系数。
g—–重力加速度,g取9.81m/s2。
Fμ—-计算粘着牵引力。
Pμ计算粘着系数
- 国产各型电力机车:μj=0.24+12/(100+8V)
- 6K型电力机车:μj=0.189+8.86/(44+V)
- 8G型电力机车:μj=0.28+4/(50+6V)-0.0006v
其中V—-运行速度,km/h。
机车在曲线运行时需要修正系数,三轴转向架电力机车在曲线半径R小于600m的线路上运行时:μr=μg(0.67+0.00055R)
机车粘着牵引力是机车牵引力的一个限制值,在不同条件下取和牵引电机牵引力的小值
电力机车牵引力及牵引特性
电流特性
牵引电动机的电流特性,指在一定的电压下牵引电机电流和运行速度v的关系。
牵引电动机电压平衡方程:Ud-Cenφ=IdRd
Ud—-牵引电动机端电压,V
Ce—-牵引电动机电势常数
n—-牵引电动机转速,r/min
φ—-牵引电动机主磁通,Wb
Id—-牵引电动机电流,A
Rd—-牵引电动机电枢绕阻电阻,Ω
得出Id=(Ud-Cen&phi)/Rd
牵引电机转速n与机车速度v成正比:
n=1000μcv/60πD
μc—-齿轮传动比
v—-机车速度,km/h
D—-机车动轮直径,m
带入后令
C=Ce1000μc/60πD
得到Id=(Ud-Cvφ)/Rd
Ud用手柄级位决定,当手柄级位一定时,(恒压状态)机车速度提高,牵引电机电流减少。
机车牵引力特性
指机车牵引力F与牵引电机电流Id的关系。
与牵引电机电流Id以及磁通量φ成正比。
机车牵引特性
机车牵引特性是指机车轮周牵引力F与运行速度V之前的关系,当手柄位级一定时,机车速度提高,机车牵引力减少。
电力机车牵引特性曲线
将牵引电机牵引力和粘着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绘在一张图上,构成电力机车牵引特性曲线。
机车牵引力的计算标准和取值规定
计算标准
- 持续电流Ic、持续速度v0,持续牵引力Fc。规定的持续电流,牵引电机按此电流工作,热量与散热平衡。
- 计算速度Vj及计算牵引力Fj。《牵规》规定了各机车的最低计算速度和最大牵引力。
- 计算启动牵引力是在启动条件下,机车所能发挥的最大牵引力,为了防止空转,电力机车多按粘着条件选取机车启动牵引力。
多机牵引时牵引力取值规定
- 使用重联线操作时,因操作动作协调,每台机车牵引力取全值。
- 分别操作时,第二台及以后的机车取全值的0.98.
- 补机与头部不易同步操作,推送补机的牵引力取0.95。
最大牵引力取值和牵引力使用系数
- 最大牵引力看电力机车牵引特性的外包线。
- 牵引力使用系数,为了避免长时间朝负荷运转,实际使用的最大牵引力应乘以0.9。
机车功率特性
机车功率代表机车做功能力的大小。
- 机车轮周功率N—-机车轮周上发挥的功率
- 机车标称功率Nb—-机车牵引电机输出功率
机车轮周功率
机车轮周功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 F—-机车轮周牵引力kN
v—-机车运行速度km/h
见表1-26第35页
当电车启动时,速度近于0,所以功率近似为0,电网的压力很大,所以从网上取的电流很小。实际情况是在恒功率速度范围内满负载运行时,机车能耗最大。
动车组发展
通常的电力机车动力装置都集中安排在机车上,后面挂着许多没有动力的车厢。动车组是一种带有可操控力的固定编组的列车组,带动力的叫动车,不带的叫拖车。
其结构特征:车组内包含可操控的动力车和各种功能的车辆,按固定编组运营,运用不能解编,往返不需换头。
动车组牵引动力方式
- 动力集中:动力集中式的头尾为带司机室的动力车,中部为供旅客乘坐的拖车,
- 动力分散:动力分散式动车组的头车、尾车和中部的全部或者部分车辆带有动力,或部分转向架带有动力。
各自优点
- 动力分散电动车组的优点是:动力装置分布在列车不同的位置上,能够实现较大的牵引力,编组灵活。由于采用动力制动的轮对多,制动效率高,且调速性能好,制动减速度大,适合用于限速区段较多的线路。另外,列车中一节动车的牵引动力发生故障对全列车的牵引指标影响不大。缺点是:牵引力设备的数量多,总质量大。
- 动力集中的电动车组也有其优点:动力装置集中安装在2-3节车上,检查维修比较方便,电气设备的总重量小于动力分散的电动车组。缺点是动车的轴重较大,对线路不利。